My Dream PC is finally here

前言
我有個夢想,擁有一台能高速編譯大型專案、能執行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、能打 4K 60 FPS 加上光追特效全開遊戲的電腦。
而這個夢想終於在今年實現了!我組了一台夢寐以求規格的夢幻神機,這是段有點漫長的故事,請讓我娓娓道來。
封面的圖片是因為我很喜歡的 FF14 在 7.x 版本出了競技場,大家都戲稱他是「站著的 GPU 」(如下圖),所以我原本是請 ChatGPT 幫我以這個概念設計新的電腦,結果後來店家的設計與這個概念很接近讓我非常開心。

目前的主力機
在這台新電腦到來之前,我的主力機猶如忒修斯之船(Ship of Theseus),從 2017 年開始組裝,每段時間會升級一些零件:
最初組裝時的規格如下:
- CPU: Intel Core i5, 小時候不懂事想說打遊戲有 GTX 1080 Ti 就夠了QQ
- GPU: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
- RAM: 金士頓 32GB DDR4
- 剩下規格記不得了
在 AMD Yes 的時代,因為身邊的朋友用了 AMD 3900X 後都說非常優秀,傻子才買 Intel,讓還在用 i5 的我心癢難耐。
於是看到 2020 年 AMD Ryzen 5000 系列推出後,果斷決定要升級,跟朋友一起熱血跑去(當年還沒有加價的)原價屋排了首發。但很可惜的是,有了 AMD Ryzen 3000 系列的優秀表現,人人都想要 5900X ,等輪到我的時候收到消息是沒貨了,可以先預約等到貨,或者捏著直上 5950X。但當時的我還是把 PC 當成遊戲用機,5950X 規格過於奢華,也用不到,於是乖乖排隊等了 5900X。幸虧,很快就有貨,我記得才過兩個禮拜原價屋就打來說到貨了可以去拿。
改版第一次的規格如下:
- CPU: AMD Ryzen 9 5900X
- 主機板: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(WI-FI)
- RAM: G.Skill 32GB x 2 DDR4
- GPU: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
- SSD: Samsung 970 Pro 1TB NVMe SSD
- 電源供應器: 忘記了,但是我記得因為當時想說 5900X 加上 1080 Ti 這樣的組合應該不會太吃電,所以買了相對較小的電源供應器。倒是後面的一場悲劇讓我後悔不已。
過了一段時間後,來到 2021 年,我發現 1080 Ti 已經沒辦法在主流的 3A 遊戲裏使用 4K 畫質進行遊玩,那顆想升級的心終究開始躁動。可惜遇到挖礦潮,一直等不到想要的顯卡(和顯卡價格),直到真的忍受不住糟糕的遊戲體驗,決定用略微盤子的價格購買了 ASUS ROG-STRIX-RTX3080TI-O12G-GAMING,當時要價 43999 元,我記得過沒多久礦難後價格就一直掉了,時不我與,沒料到礦難發生後,顯卡價格會掉這麼快。也在這次同時添購了 Samsung 980 Pro 1TB NVMe SSD,幫自己的硬碟再加碼一顆。
改版第二次的規格如下:
- CPU: AMD Ryzen 9 5900X
- CPU 散熱器: Noctua NH-D15
- 主機板: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(WI-FI)
- RAM: G.Skill 32GB x 2 DDR4
- GPU: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
- SSD: Samsung 970 Pro 1TB NVMe SSD
- SSD: Samsung 980 Pro 1TB NVMe SSD
- 電源供應器: 忘記了,但就是這次升級發生了悲劇。
本來都還好,在平常的工作負載下其實 GPU 並沒有消耗很多的功耗,直到我發現在打 FF14 時,有一個最初主線必須通過的溶洞四人副本,對,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我在這關重打了不下 60 次,每次都會突然螢幕完全黑掉沒反應,然後電腦會自動重開機。當時我並沒有認知到是電源供應器故障,還以為是驅動程式有問題,或者是風冷壓不住 CPU 的溫度。這時我的好朋友說他手上有一組沒在用的水冷,可以送我試試看。
改版第三次的規格如下:
- CPU: AMD Ryzen 9 5900X
- CPU 散熱器: NZXT Kraken Z53 RGB 液晶水冷 240mm
- 主機板: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(WI-FI)
- RAM: G.Skill 32GB x 2 DDR4
- GPU: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
- SSD: Samsung 970 Pro 1TB NVMe SSD
- SSD: Samsung 980 Pro 1TB NVMe SSD
- 電源供應器: 忘記了,但就是悲劇的兇手本人。
這次換了水冷後,電腦的溫度確實有下降,但還是會在打 FF14 時突然失去螢幕訊號。在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後,各位看官,你想想,我整套電腦也只剩下那顆電源供應器沒換了,於是把之前買 3080 Ti 送的 ASUS ROG Strix 750W 換上,正義與善良都回來了。
改版第四次的規格如下:
- CPU: AMD Ryzen 9 5900X
- CPU 散熱器: NZXT Kraken Z53 RGB 液晶水冷 240mm
- 主機板: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(WI-FI)
- RAM: G.Skill 32GB x 2 DDR4
- GPU: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
- SSD: Samsung 990 Pro 1TB NVMe SSD # 偷偷把 970 升級成 990 ,印象中是美亞大特價
- SSD: Samsung 980 Pro 1TB NVMe SSD
- 電源供應器: ASUS ROG Strix 750W
這就是我為什麼稱他為忒修斯之船的原因,因為這台電腦從 2017 年組裝到現在,CPU 的改朝換代只留下了那張 1080 Ti,其他零件都換過了。而到了後來甚至連 1080 Ti 也被替換掉,現在的主力機已經完全不是當初組裝的那台電腦了。
為什麼要組裝新電腦?
她依舊是那良人,是我變了
這台電腦迄今沒有任何讓我不滿意的地方,除了她的性能已經跟不上我的需求。
時間來到 2024 年,其實一直很想升級 GPU,主要的理由就是好多新遊戲若想要 4K+光追,代價就是 FPS < 60,由於我喜歡的某些遊戲沒辦法使用這樣規格來呈現使我格外痛苦,原本想買 4090 ,但想等他價格低一點的時候, 50 系列就出來了。
以當初買這台電腦的目的,從遊戲專用機器轉變成生產力工具,需求不再一樣,論遊戲表現,她依舊是我的良人,能夠調降各種參數後在 4K 畫質下打 60 FPS 的遊戲,但我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我了。我的胃口被 LLM 的世界養大了,是我不好,外面的世界太讓人著迷了。除了更優秀的遊戲表現,我也期待能執行本機端的大型語言模型(LLM),這樣就能在本機端進行各種 AI 相關的實驗,而不必依賴雲端服務。
時不我與的悲哀
然而也因為 AI 的崛起,顯卡價格已經高到讓人無法接受,更誇張的是顯卡猶如期貨,除了必須忍受那高昂的價格外,還得等非常久的時間才能拿到手。這讓我在考慮升級顯卡時猶如在賭博,因為我不知道等到的會是什麼時候,價格會不會更高,或者是等到的時候已經有更好的顯卡了。
很多時候消費是一種衝動,在一個失眠的夜晚,我決定要去原價屋下單,準備成為盤子的一員,就在此時加價屋事件爆發。我一時間不知道應該相信哪個店家,而且我要的規格比較高級,不找加價屋的話,似乎也有點難湊齊。這時我有考慮過的一個店家,是 Linus Tech Tips 2024 年來台灣時,造訪光華商場的某家客製化水冷店家,畢竟看到 Linus 的影片介紹,覺得他們應該品質不錯,但當時滿腔熱血的我已經被加價屋事件澆熄,便沒有去詢問。
過於夢幻的規格
在這段時間,我一直在思考我的需求,想要一台能夠高速編譯大型專案、執行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、打 4K 60FPS 加上光追特效全開遊戲的電腦。這樣的需求讓我對規格有了更高的要求:
- AMD 9950X3D
- DDR5 Memory 192GB(48GB*4) (全部插滿,我知道會有代價,但似乎可能有解決方案)
- NVIDIA 5090 32GB
- GEN5 SSD
- CPU 與 GPU 都要水冷
突如其來的緣分
剛好跟朋友討論我的需求(是的,在外靠朋友,我也沒想到個人電腦之路有這麼多朋友幫忙),他說有認識的在做客製化水冷(分體式),恰巧我以前都用一體式水冷,熱情死灰復燃,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在失眠的衝動下就決定要開始這次的購買計劃。
我是很相信朋友的,也很相信以前信任過的品牌,這點可以從我的購買習慣看見:
- 一堆人說三星會吃冷筍,但我從用了三星的 SSD 至今都沒出過事,因此還是會繼續購買。
- 幾乎全套 ROG 系列的零件,因為當初用 3900X 的朋友說那張板子好,我就連顯卡都只考慮他們家的了。
- 之前的一體式水冷也是朋友買了覺得好用,只是因為其他因素換成別的方案,所以送我,如果這次沒採用分體式水冷的方案,我可能會考慮 NZXT 的一體式水冷。
一段漫長的旅程
以下會是一段流水帳,記錄我從 2025 年 2 月開始到 2025 年 07 月 02 日取貨的購買過程,請注意,我並無苛責店家的意圖,而且漫長的等待是有價值的,更因為我相信朋友的推薦,這店家不會有問題。
2025 年 2 月 26 日,跟店家說明我的需求,當初跟他提要 192GB 記憶體時,店家也很開宗明義地表示 DDR5 插滿的前提下可能沒辦法有最好的效能,也有提出 96GB (48GB x 2 雙通道) 不夠用嗎?但是我怕那個萬一,還記得當初就是省了一個電源供應器的錢,我在一個四人副本裡迷航了六十幾次,我怕了,我真的對此感到畏懼。萬一未來出現更讚的 AI 模型對於記憶體需求又增加了呢?或者有其他應用要吃更多的記憶體呢?還是捏一下直接塞滿比較安心。
2025 年 3 月 2 日,店家說會盡快給我報價單,接著就默默來到 4 月,我人已經從東京回台灣後才想到:「啊我生日都過完了,電腦好像還沒看到報價單?」
2025 年 4 月 2 日就在這個念頭產生的那天,正在準備掃墓的我收到了來自店家的報價單,確認了規格以後,店家表示 RTX 5090 的水冷頭是特規硬體,付完訂金以後約 30 天才會到,我想說既然要等那麼久,馬上就把訂金付了,既然都要買了,就別等,不然等等黨肯定會等到明年。
2025 年 4 月 18 日,因為即將到巴黎出差,回國已經是五月中了,本著錢不欠過年的原則,我聯繫店家說既然水冷頭月底到貨,五月初就能完成,那提前把剩下的款項都先付清吧。殊不知驚喜就在這邊XD
2025 年 5 月 12 日,時間過得很快,在我拜訪聖心堂的同時,還很開心地以為能夠一回國就有新電腦摸,想想就興奮,於是問了一下店家進度,這時得到回覆是「GPU 水冷頭跟記憶體還沒到貨」,看來還是得再等等。我覺得這個驚喜可能與川普的關稅戰有關,但這只是我個人猜測,剛好貨物延遲的時間跟那個關稅戰時程吻合。當然,這只是我的推測,並沒有任何證據。
2025 年 6 月 5 日,時光匆匆,這天我在 YouTube 上看到 Linus 參加 Computex 時組了一台 5090 神機的影片,頓時垂死病中驚坐起,「我電腦呢OAO?!」,於是再次詢問店家,得到的答覆是「雖然水冷頭到貨了,但記憶體還沒到,因為原廠 5 月底才從工廠出貨,至今還沒到台灣」。沒事,我是很有耐心的海帶,都等了這麼久了,還不能再等等嗎o(`ω´ )o
2025 年 6 月 17 日,失眠的我看到身邊開始德亞啟動、法亞啟動的朋友都從國外拿到 50 系顯卡,開心打遊戲,還被問:「海帶,你那台新電腦效能怎麼樣?跟我們交流交流」。我也是只能很無奈表示:供應商出貨慢,讓店家沒辦法組裝出貨,真的很難過。不得不說現在要組電腦得等很久,從 2025 年 4 月 2 日到今天 2025 年 6 月 17 日,已經兩個半月了,很多零件都得排隊等待,真懷念以前零件不缺貨,買了馬上能開箱組裝的美好歲月QQ
2025 年 6 月 17 日,是的,就在同一天,在我把上面的流水帳記錄下來後,剛好就收到店家的聯繫,說記憶體終於到貨了,會盡快幫我組裝,並且會在組裝完成後通知我。而且我要的那組 192GB (48GB x 4) 的記憶體,店家全台只有 15 組,真的等很久,也是通知我的前天才剛到貨,真是太幸運了。
2025 年 6 月 27 日,店家通知我組裝完成了,並開始進行燒機測試。
2025 年 7 月 2 日,店家送貨給我的時候,我已經提前在一樓大廳坐著等三十分鐘了,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我的新電腦了,終於等到這一天。
組裝規格
最後的規格:
- CPU: AMD Ryzen 9 9950X3D
- 主機板: MSI MEG X870E GODLIKE
- RAM: Biwin DW100 RGB D5-6000 192GB (48GB x 4)
- GPU: NVIDIA RTX 5090 Vanguard
- 機殼:LIAN LI O11D EVO XL
- 電源供應器:全漢 HYDRO PTM PRO 1350W 白金牌 全模組
- CPU 水冷頭: Alphacool APEX 1 AM5 CPU冷頭
- GPU 水冷頭: Bykski N-MS5090DTRIO-X 顯示卡水冷頭
- SSD: Samsung 9100 Pro 2TB NVMe SSD
- SSD: Samsung 9100 Pro 4TB NVMe SSD
收到貨當下
他在門口的樣子

收到的實際開箱,很抱歉現在還不能給,因為我正好在重新規劃家裡的空間,因此過於雜亂沒有拍實體照,但大家可以到店家的 FB 上看到我電腦的實體照片:
實際表現
噪音
有夠安靜,即使是在滿負載的狀態下,GPU 的熱度約為 50 度,然後我把溫度計放在機殼上方測量大概 30 度左右,溫度表現很不錯,重點是超級安靜。
跟誰比呢?跟我的 3080 Ti 風冷,在滿載的狀態下,GPU 的熱度為 80 度,然後那個噪音應該有 65 分貝左右,反正是個一定得帶著耳機做事的風噪聲。
效能
編譯速度
我個人經常編譯的專案可以在 1 分鐘內完成,痛快無比。大型專案如 LLVM 還沒測試,但肯定是比 5900X 快了不少。

LLM 推論
Gemma 3 27b qat 的表現如下:

Gemma 3 27b q4-k-m 的表現如下:

Qwen 3 30b q4-k-m 的表現如下:

我很是滿意,這個速度我可以在本機端進行許多 AI Agent 相關的實驗,減少對雲端服務的依賴。
結語
等待是有價值的,我很開心這次是由朋友 蒼時弦也 推薦的店家,雖然是段漫長的等待,過程中受到供應商供貨的波折,但最終的結果讓我非常滿意。
附錄
如果你也想客製化這樣的電腦,根據目前使用上的體驗與品質,我推薦這家店 - 捷特水冷電腦
祝福想組新電腦的人都能有足夠的幸運,不會受供貨影響而等待很久,並且能夠組裝出自己心目中的夢幻神機。